淮阳新网

淮阳新网 首页 泥泥狗 泥泥狗史话 查看内容

泥泥狗与抟土造人传说相关

2013-3-4 08: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42| 评论: 0

摘要: 关于制作泥泥狗风俗的由来,淮阳老艺人有个一致的说法,说泥玩具最先是伏羲女娲“抟土造人”时流传下来的。 泥泥狗地摊 - 李红军摄影“抟土造人”的传说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有关泥泥狗来历的这个故事,与我 ...
关于制作泥泥狗风俗的由来,淮阳老艺人有个一致的说法,说泥玩具最先是伏羲女娲“抟土造人”时流传下来的。

点击浏览下一页


泥泥狗地摊 - 李红军摄影

“抟土造人”的传说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有关泥泥狗来历的这个故事,与我们所知的却不大一样。说是洪荒时代,一场洪水,使天下只存活了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于是他们奉天帝之命,遮面为婚,抟土造人,繁衍人类和万物。后来有了儿孙后代,伏羲便经常领着儿孙在湖边柳树下玩耍,春天折柳枝编帽子戴,夏天拿柳枝编罩子捞小鱼小虾。伏羲还用柳枝做成柳笛来吹,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到了冬天,孩子们还要柳笛吹。咋办呢?伏羲就用水和泥捏制他最喜欢的葫芦,又捏了许多鸟兽虫鱼,并染上五彩。泥玩虽好看,但吹不响,孩子们仍不满意。伏羲就比照可吹的柳笛,在葫芦上扎两个孔,果然不错,吹出了音。伏羲一高兴,又在葫芦上扎了三个孔,一吹声音变化更多。伏羲干脆按八卦原理扎了七个孔,又成功了,他便把所有的鸟兽虫鱼形状的泥玩具都扎了孔,这样所有的泥玩都能吹了。

后来,随着太昊陵的逐步壮大,泥泥狗超出了玩具的范畴,逐渐被当做祭祀人祖伏羲用的一种“圣物”、“吉祥物”。

实际上,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更符合淮阳一些地方家家制作泥泥狗的场面,这个故事说女娲用黄土

捏成人形,晒干后即可成活,她就捏了许多泥人在院子里晒。曾几何时,淮阳的五谷台、金庄、武庄、丁楼等十多个村庄,被称为泥塑艺术之乡,家家都做泥玩,做好后就摆在院里晒。这不正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女娲记忆嘛!有关泥泥狗的来源,东汉南顿(今项城)应劭《风俗通义》中也有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造人。巨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当天地初开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捏黄土来创造人类。她工作超忙,仅凭一双手根本不能满足需要。无奈之下,她拿了一条绳子,伸到泥浆当中,提起绳一挥,溅落的泥点,都变成一个个活人。因此人可概括为一点,可称为“一点做人”。

淮阳泥泥狗中有一种小泥鳖,大概是对女娲抟土造人的最好诠释。小泥鳖一是量特别大,在泥泥狗中成堆成片,以前按堆算钱,现在一块钱也能买几个。再就是小,只是一个小泥点,长仅二厘米,中间一弯分出头、身,头顶尖,身子扁,着黑色,有通音孔,能吹出哨子一样的响声。小泥鳖在淮阳也叫“尿鳖子”,就是很贫贱的意思。小泥鳖虽小,但足见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实际上来源于淮阳抟土造人的风俗。小泥鳖是泥泥狗造型手法的基础,叫做“一点做人”手法。泥泥狗实际就是“一点”造型,大点、小点、圆点、弯点,点点叠加,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淮阳泥泥狗创作题材广泛,基本上包罗了脊椎动物分类学中的全部动物种类。“人猴”类造型多以始祖伏羲氏、女娲氏为表现对象,亦人、亦神、亦猿、亦猴;“兽”类造型古拙怪诞、奇异神秘,主要形象有龙、象、虎、豕、羊、马、狗鸡、鸭、蛙、蛇、鱼、熊、蟾蜍、泥鳖、蜥蜴、麒麟、乌龟、卧兔、奔兔、翼鱼、翼兽、锦鸟、归燕、独角兽、双角兽、多角兽、双鼻兽、双头兽、两头狗、两头马、两头虎、两头驴、两头彘、猴头燕、人面鱼、八大高、四不像、连体狗、猫拉猴、子母猴、伏羲氏、女娲氏、人面猴、独角人、双角人、多角人、双头人、三首人、羽翼人、九头狮子、空腹狮子、草帽老虎、甩尾鲇鱼、尖嘴驮兽、骑狮母猴、裸胸母猴等。

极具考古意义的是,淮阳民间的泥泥狗与《山海经》中记载的众多神 怪异如出一辙,因此又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真图腾”、“活化石”。

泥泥狗,造型古朴,风格粗犷,有较强的力度,魅人的美感,有的夸张,有的简约,有的又如抽象符号。许多鸟兽造型威严,怪诞夸张,于夸张的变形中显示出图腾的尊严。

泥泥狗起源于远古,绵延流传至今,古老的艺术内蕴已经浸入民众的内心深处,至少在当地乃至经常赶会的人们心目中,那是一种人祖的记忆。艺人们随手得来,便活灵活现地展示出古老的风格、形象和内容。这也就可以解释它为什么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因为,它把伏羲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淮阳地方在上古时代的历史文化现象都显示了出来。

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淮阳古庙会上的泥泥狗,它们是人祖伏羲在淮阳的印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