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泥狗”是淮阳的特产,是豫东一带妇孺皆知的泥塑艺术品。这一点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就非常清楚。 在豫东,最大的庙会莫过于陈州太昊陵庙会。庙会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它几乎遍布所有的乡村。一到这个季节,陈州周边十几个县市的群众就会云集来,虔诚地祭拜人祖伏羲,然后逛一逛规模宏大的庙会,算是了却一年的心愿。 庙会上的物品极具地方特色,而“泥泥狗”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孩童时代,随大人逛太昊陵二月庙会,常常会看到“泥泥狗”艺人们或推车,或提篮,在太昊陵周边沿街叫卖。也有些艺人手持一个花色模样都好看的“泥泥狗”,吹出各种飞禽走兽的声音来;也有些艺人大讲“泥泥狗”的来历、传说,借此招揽南来北往的香客。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些统称“小斑鸠”的小“泥泥狗”的销量很大。价格非常地便宜,一毛钱可买一二十个。赶会的善男信女们,都会买上几兜子,回家的路上,见了小孩子,不管生脸熟脸,只要喊“老斋公,你别走,给个‘泥泥狗’,活到九十九”,就会撒过去一把。小孩图的是得个免费玩具,大人图个吉利。那时候,买“泥泥狗”是太昊陵二月庙会的一大主题,“泥泥狗”销售形势比现在火爆得多。
长大后才知道,“泥泥狗”是陈州泥玩具的总称,绝不单单指“狗”。它又称“陵狗”,相传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民间有这样的风俗:若在庙会上购买“泥泥狗”赠送亲友,日后便可以消灾、祛病,并且非常的灵验,周边的群众把这件事看得颇为神圣。这来源于一个动人的传说,据民间故事记载,“泥泥狗”的产生与伏羲、女娲抟土造人有关。伏羲生活的上古时代,人烟非常的稀少,一日,天塌地陷,世界上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这个时候,人们已从群婚过渡到对偶婚,伏羲又制定出了族内不能通婚的嫁娶制度。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只得求上天作媒。上天让他们从山上推下两扇石磨,如果石磨合在一起,意味着他们就能结为夫妻,否则,仍为兄妹关系。结果,石磨在山下合在了一起,于是他们便结成了夫妻。所以,人们至今还称伏羲为人祖爷,称女娲为人祖姑娘,而不是人祖奶奶。后来他们嫌自己生育太慢,就用泥捏制泥人。这些泥人晒干后,都能走动、说话、变成了人。逢到下雨天,他们来不及一个一个往屋里收,就用扫帚扫,结果就有了瞎子、瘸子等残疾人。因为是泥捏的,所以一出汗人身上就有泥灰。还有种说法,女娲捏人捏累了,便操起一条鞭子,朝大堆的泥巴打去,把一大堆泥巴打得稀巴烂,结果奇迹出现了,溅起的泥点变成了一个个泥人,继而又变成了人。这样一来,先前女娲用手捏的泥人成了富贵人,而用鞭打的泥人则成了下层人。当然这是一个“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伏羲、女娲繁衍人类的伟大功绩。而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今天的陈州,所以,陈州在数千年前就有大量捏制“泥泥狗”的习俗。 其实陈州“泥泥狗”和远古时的宗教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华古老文明的标志,它诞生在古老的民俗里并传承至今。人们以此来纪念伏羲、女娲繁衍人类、肇始华夏文明的功德。 充满神奇的传说使我对“泥泥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留心这看似古拙但细想起来却不同寻常的艺术品。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泥泥狗”的制作过程。“泥泥狗”是用上等的胶泥(类同黄土高原的粘土)捏制而成,它全身染黑色作为底子,然后再用大红、黄、白、绿、桃红五色点画出由圆弧曲线、直线和点组成的各种五彩斑斓的图案,线条稚拙而生动,色彩绚丽而又不失沉稳。“泥泥狗”的造型古朴浑厚,形状奇特怪异,其题材十分广泛,包罗鸟、兽、鱼、虫与人物,可谓无奇不有。品种约有数百种,多为奇禽异兽或人兽同体,诸如“人面猴”、“人面兽”、“猴头燕”、“九头鸟”、“人头狗”、“双头狗”、“多头怪”等等。其中,“人面猴”的形象被视为“人祖猴”,其造型肃穆、神圣,绝无一般玩具中动物猴的顽皮神态。一个个“泥泥狗”充满着虚幻的超脱神秘感,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味和野性的芬芳。“泥泥狗”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都是有孔可吹,并且声音悠远明亮。很受小孩子的青睐。 “泥泥狗”中奇禽怪兽的造型绝不是信手而来,它秉承了世世代代传下来的遗风。它的形体已超越了自然中的现实形体,功底深厚的艺人凭着自己的直观感觉进行创造。那些具有浓浓古风的再现“女性生殖崇拜”的纹饰符号,随艺人本能的直觉感受揣摩,然后再施绘在虚幻、神秘的怪异形体上,从而释放出一种原始图腾艺术的魅力,使得古老的泥塑艺术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 在现代文明浸润迨遍的今天,“泥泥狗”的存在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兴趣。太昊陵“泥泥狗”公认的成了“真图腾、活化石”。专家学者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太昊伏羲氏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始祖,狗可能是被首先征服的,它被用来为人守户、报警、保护畜群。这时人的思想认识是图腾崇拜的,认为狗是上天派下来拯救生灵的,是人和畜群的保护神。后来出现了以狗为图腾的氏族部落。随着捏制“泥泥狗”习俗的延续,相继出现了反映远古社会氏族部落图腾和生活现象的各种造型,都加入了“狗”的行列。泥泥狗中的人面猴、对脸人、猴头燕、双头狗等,胸前都绘有母系社会崇拜的女性生殖图案。据泥泥狗老艺人讲:“这些都是人祖爷和人祖姑娘造的人和狗,有老模子,代代相传,谁也不能改,改了就不是人祖爷造的人和狗了。”人面猴也说明人和猴是一个宗族,人是从猿猴进化来的。《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就是燕子。“泥泥狗”中的飞燕、猴头燕,都是部落图腾,其他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鸠、蛙等,约为二百多种。从这一点来看,“泥泥狗”的意义更是非常。 透过“泥泥狗”还可以有好多新的发现,譬如:“泥泥狗”里有一种“人面猴”,也称为“人祖猴”。形象非人非猴,位于人猴之间,创意奇幻,造型古拙,周身画的是毛,可又明显是女性生殖器的纹样。这无不能和女娲土造人,繁衍子孙传说联系起来。显然是母系社会对女性崇拜的遗痕。人类起源,根据达尔文的科学说法是“从猿到人”,通俗说法实际是“猴子变人”。看来半人半猴的“泥人祖”要早于达尔文在1871年提出的“从猿到人”学说。古老的陈州民间手艺竟和科学学说巧合,这倒是很发人深思的。 陈州“泥泥狗”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它自身,步入“泥泥狗”陈列馆,使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混沌初开鸿蒙一片的远古时代,原始人类自身先天的脆弱,使他们把保护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些具有很大威慑力的动物身上,于是产生了对动物精灵的“图腾”的崇拜。从社会科学角度讲,陈州“泥泥狗”不仅是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的活的史料;同时,它所特具的人类本源精神、活跃的直觉创造性和生机勃勃的现代感,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无疑也是一种有益的滋养。 随着方兴未艾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淮阳“泥泥狗”早已走出了淮阳,正在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现在,“泥泥狗”不但成为了人们选购、馈赠和收藏的珍品,而且对研究有图腾崇拜的原始社会,以及原始社会人类生存状况、风情习俗都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泥泥狗”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民间美术园地里携带有远古生命基因的长青树。近几年间,到陈州对“泥泥狗”进行考察、采风者络绎不绝,还有的雕塑艺术家深入到陈州民间虚心向民间老艺人学习,吸收“泥泥狗”的表现手法,创作出新的雕塑艺术品。 陈州“泥泥狗”作为一笔底蕴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在羲皇子孙心目中具有很强的根的情结,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将“泥泥狗”的内涵转化为强大的物质财富,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有关经济专家的兴趣。打破传统观念,冲破原有家庭作坊加工“泥泥狗”模式的束缚,把政府引导和民间投入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新型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这也许就是未来“泥泥狗”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