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各地区的泥玩都有鲜明的装饰性,如陕西泥玩,天津泥玩,惠山泥玩等,但从风格上比较,河南泥玩具有古朴粗犷的特点,对细节的修饰并不注重,有很明显的手塑痕迹,以黑色为底的形式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无论人物、动物的造型和用色都极度夸张,制作者直取核心——突出主体最具说服力的形态,主观夸大公共认同点,如:战马的头和脖子,人物的上身,老虎的嘴巴,猴子的面部等,其装饰性是作者在无意识中完成的。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被认可,是因为符合人们的观赏习惯,出身农民的作者是不会训练自己要按照正常比例来制作的。另外,人与动物的组合造型,鸟与猴子的组合造型,这种主观的想象,充分运用了装饰化的手法,让人觉得泥玩生动、自然,浑然一体。另外对祖上传下来的“神物”是不可以随便添加改动的,其概括的造型形态在人物、动物、飞鸟中都有同样的特点,以躯干为主,身体的细节,如:四肢、蹄爪、翅膀等均没有具体的塑出,而是象征性的表现,有的色彩勾勒出大概轮廓,整个形体形成“团块”状。因从没有使用模具生产,每件泥玩均为手工捏制而成,所以没有两件重样的。由于不是流水线作业,不受更多的限制,因此型态更自由,描绘更奔放,在用色方面,一般不调制,把仅有的色彩纯度用到极致。
造型的概念化,纹饰的图案化 概念化是具有普遍特征和最突出特点,表达共性和泛指的,如淮阳泥玩中的“人面猴”的桃型脸面,老虎的血盆大口,鸡的冠与尾巴,飞鸟的头部与翅膀等均有该动物的基本特征,但很难确定是哪种具体的鸟兽,也许艺人们一辈子也没有见到过真实的老虎和猴子,但前人们的作品和传说中的描绘把最具特点的形象特征印入了创作者的内心。因此,一件件朴实、神似的泥玩具从艺人们的手中跃然而出。泥玩的纹饰表现上,淮阳泥玩以“点”和“线”的组合最有特点,并且,白色的“点”与“线”最突出。浚县泥玩中的纹饰主要以对称式的花卉造型为主,许多鸟、兽身上都有,这与民间剪纸、刺绣中的处理方法相似都是主观意识的体现,也都不自觉地遵循了图案的构成法则,有统一,有对比,有主有次,有提炼有归纳,且具有地域特点。 民间美术作品在现代文化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