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淮阳庙会就不能不说泥泥狗,这“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吹之有声,它是被当作祭祀人祖伏羲用的一种“圣物”、“吉祥物”。女娲抟黄土造人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泥泥狗的制作沿袭是与“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一起流传下来的。传说当年伏羲和女娲抟土造人时,把剩下的泥捏成了小鸡、小狗洒向人间。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又单单用狗来作名呢,也有不同的传说。 据史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太昊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个圣明的帝王,为百王之先,居三皇之首。当时狗被认为是上天派到尘世拯救生灵的保护神,后来还出现了以狗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搜神记》卷十四《盘瓠篇》中说:古代高辛氏时,有狗叫“盘瓠”,好五色衣,是蛮夷族的祖先。在豫东一带有这样的传说。伏羲的“伏”字,即人与犬合成的,由此可以推测,伏羲氏族曾把狗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因此,“泥泥狗”的问世也应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关。太昊陵人祖庙会是“泥泥狗”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故“泥泥狗”亦名“陵狗”、“天狗”,是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总称,为淮阳太昊陵所独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狗”。 听老年人说,在豫东一带有一种古老的风俗,“泥泥狗”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赶庙会的老斋公斋婆们,一定要带回去一些泥泥狗,把泥泥狗送给儿童或亲友,据说可以使人消灾祛病,吉祥平安,颇为神圣。 泥泥狗是淮阳白楼农村的农民用手捏制的泥玩具,那里几乎家家都做,人人都会动手。一进村庄,就可以看到家家的院外、屋内摆放的都是各种泥泥狗。泥泥狗是当地民间泥玩具的总称,可能源于古老的氏族社会的图腾。 泥泥狗造型囊括了形形色色的奇禽异兽达200多种,造型古朴、粗犷,它用黑色着底,上面描着红、黄、青、白的线条,色彩鲜明艳丽,被国内外专家们誉为“真图腾”、“活化石”。 泥泥狗是用胶泥捏制而成,全身染黑色作底,然后用大红、黄、白、绿、桃红五色点画出由圆弧曲线、直线和点组成的各种图案,线条稚拙而生动,色彩绚丽又不失沉稳。泥泥狗造型古朴浑厚,形状奇特怪异,其题材包罗鸟、兽、鱼、虫与人物,可谓无奇不有,个个充满着一种虚幻的超脱神秘感,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味和野性的芬芳。这样制作出来的“泥泥狗”,通体神秘凝重,颇有古代彩陶的风韵。泥泥狗都是有孔可吹,声音悠远明亮,呜呜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神话。 在淮阳到处都可以看到式样繁多的泥泥狗:抱着桃子的小猴,歪着嘴的斑鸠,有双头的狗,戴着草帽的老虎,以及猪、羊、驴等家畜和青蛙、小鸟、小鳖等动物。有趣的是不管大小,在它们身上都可以找到一个贯通的小孔,用嘴向小孔吹气,便会发出响亮的哨音、提篮卖泥泥狗的人,一边吹着哨,一边向人们炫耀:这些泥泥狗的形状,都是伏羲、女娲抟黄土造人时捏的那种样子。如果细看那种称为人面猴的泥玩具,它那副半人半猴的模样,四周还画着毛,的确可以找到一点人类祖先的模样。 泥泥狗造型古朴、粗犷,它用黑色着底,在上面描画着红、黄、青、白线条,色彩鲜明艳丽,给人一种浓重的神秘感。传说泥泥狗带有神灵之气,具有驱邪镇妖之功。用它沏茶喝,可以医治百病;把它带回家去,能暗中帮你耕田种地、洗衣烧饭。它还有一种祈求生育的“功能”:已婚未育妇女在人祖庙会上选购几件泥娃娃,象征伏羲、女娲捏的泥人,亦象征自己将要出生的子女,把它们供在人祖前的香案上,或供在家里的神龛上。 你缠着我,我缠着你,这位“猴子母亲”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 淮阳地处中原,世代相传的泥泥狗,其形象一直保持未变。这种稚拙的古代艺术,艺稚寿高,纯真质朴,代表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一个方面,被称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已逐渐受到现代人们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