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周口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0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市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我市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40年间,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本科高等院校从“0”晋升到“2”,为周口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大量人才。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推动周口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教育设施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教育经费支出110.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1.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由1978年的0.04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5.21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由46.2万人增加到69.51万人。2018年全市拥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8所、普通中学533所、小学1914所、幼儿园1975所、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人数合计达216.2万人。
文化事业蒸蒸日上。40年来,周口文化事业在改革中推进,在开拓中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传统文化活力日益显现、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品牌塑造成效显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40年间,全市文化设施和产品供给从相对紧缺迈入繁荣发展的新时代。2018年,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调频转播台1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55%和99.53%,分别比1979年提高16.55和78.53个百分点。全市文化系统共有国有院团9个,民营团体20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14个,公共图书馆11个。2018年新购图书6900册,新建成智慧图书馆6座。公共文化场馆继续免费开放。 “上个世纪80年代后,周口的文学创作进入繁盛时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文学事业发展更加迅猛,“周口作家群”开始叫响文坛。“周口作家群”潜心创作、求新求变,使周口文学呈现出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良好态势。”[2]
卫生事业进展喜人。有这样一组数据显示,1978年,周口每千人口床位1.02张,每千人口医师0.187人,每千人口护士0.053人。2018年,周口每千人口床位4.11张,每千人口医师2.36人,每千人口护士2.13人。40年来,全市卫生条件取得明显改善。周口卫生健康事业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卫生技术人员65736人,是1978年的10.2倍。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1292人,是1978年的17.4倍。市疾控中心占地面积由1978年的18亩增加到68亩,人员从76人发展到416人。周口市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从1978年的12966/10万下降到2018年的370/10万,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均控制在部颁标准以下。
体育事业成果丰硕。从1991年陆续开始承办国家级重要比赛,2000年,刘丽娟进军悉尼奥运会,并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实现了周口体育史上的新突破。张志磊获奥运银牌,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在奥运会超重量级比赛中获得奖牌的运动员。2015年,女排世界杯赛上,周口市郸城籍女排运动员朱婷是中国队此届世界杯得分最多的选手。在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各项比赛中,周口市代表团共夺得88枚金牌、44枚银牌、60.5枚铜牌,赛会金牌全省排名第二,总分排名第四,实现历史性突破。周口市体育代表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体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