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6-6 0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焦作市 联通
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历经艰辛,长途跋涉,发现了水草丰茂、适宜人居的龙湖,找到了生活的乐土,开始定都宛丘。《尔雅·释丘》说:“丘上有丘,为宛丘。陈有宛丘”。宛丘就是以淮阳的古地形命名的。中间高,四周低,有水环绕,形似一个倒扣的碗,故名宛丘。《太平寰宇记》载:宛丘在县东南。
六千年过去了,龙湖依然保持着“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形貌。正是由于龙湖的存在和滋养,才有了伏羲的文明初创之功。《易经·系辞下》记载: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始画八卦”。他在这里教民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部落生存有了根本保障。他定姓氏,制嫁娶,画八卦,诸夷归服,以龙纪官,肇始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龙湖是生命之湖,滥觞之湖,中华民族的母亲湖。
伏羲
浩渺龙湖,文化为魂。几千年来,这里升起了中华民族的第一缕文明曙光,孕育了《诗经》里的十首“陈风”,记载着陈国人在此巫舞祭祀、擂鼓击缶、幽会欢歌、谈婚论嫁、评议朝政的生活场景。孔子虽身遭厄运,但他“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知其不可而为之”,“君子固穷”,坚持弦歌讲学,诲人不倦,彻悟中庸之道,奠定儒家学说基础。曹植留下的宝贵诗篇《太昊宓牺氏赞》如今镌刻在太昊陵庙统天殿内。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张九龄、张耒、苏轼、苏辙、晏殊等文坛巨匠,倾情而作的不朽诗篇吟唱至今。苏氏兄弟,与龙湖缘份极深。苏辙任陈州教谕三年,苏轼常来看望。苏辙曾在柳湖高地筑室读书,苏轼则《戏弟子由》说: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悠悠千载,斯人独去,诗篇犹在,碧波荡漾的龙湖水始终闪烁着文化的灵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