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新网

查看: 112441|回复: 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祭典

发表于 2020-6-18 17: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移动
太昊伏羲氏,曾用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太皞,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约6500年前出生于甘肃成纪(今天水),属中华民族,其母华胥氏,其父雷泽一巨履迹,小时候便天质聪颍。成为部族首领后,率部族沿黄河东渡,来到宛丘(今淮阳),建立中华民族第一个都城——宛丘。他定礼数以导文,造干戈而饰武;作甲历以分四时,刻书契而代结绳;结网罟,教民渔猎;兴庖厨,变茹腥之食;制嫁娶;以除群婚之弊,定姓氏,始正人伦之本;造琴瑟,开礼乐之大化;养牺牲,创原始畜牧之先河;特别是他仰观俯察,中观万物,始画八卦,开启人类智慧之源,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升起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成为功盖天地,德冠百王的一代圣帝,为一代代圣贤文人所景慕。伏羲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渊源,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昌盛的根基,被中华民族推崇为人文始祖。为了纪念和彰显伏羲的功绩,后人在宛丘古城北,蔡河之畔修建了伏羲陵庙,因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并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都要在太昊陵举办朝祖进香祭典。祭典活动举行期间,也举行庙会,历时月余。朝祖进香的善男信女,三教九流从四面八方云集淮阳,南船北马,西轿东车,络绎不绝,西至甘陕,东至鲁皖,南至湖广,北至京畿,车如流,人如海,每天从早至晚,笙簧锣鼓,不绝于耳,香烛纸炮,烟雾蔽日,日达十几万至数十万人之众。祭典的最高峰,人群摩肩接踵,万头攒动,可达二十余万人。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历时最长的民间庙会。2008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十五),参与庙会人数高达825600人,被大上海吉尼斯总部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特别是二月初二这天,太昊陵龙旗飘飘,庄严肃穆,羲皇子孙聚集在统天殿前。6时59分,公祭大典正式开始,击鼓撞钟,鸣礼炮,奏祭祀乐,共同祭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大典共分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恭读拜文、祈福中华、天地人和等多项议程。太昊伏羲祭典不仅是海内外同胞寻根祭祖的途径之一,更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6年6月,“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