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7-16 15: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移动
为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家乡泥彩塑文化。七月十四日下午,“讲好黄河故事,传承多彩非遗”实践团再次前往太昊陵进行”家乡文化我来讲“活动。此次行程的目的旨在给游客讲述淮阳故事、传播伏羲文化,梳理泥泥狗与伏羲文化及黄河文化之间的渊源。让游客不仅看景、懂景、爱景、问景、聊景,而且能够懂得这些景色背后的历史源远和文化魅力,让家乡泥彩塑文化能够声名远扬,打造淮阳特色名片。
实践团提前深入了解和收集了有关太昊陵的各个小景点的文化知识、逸闻趣事和神话传说,并将这些整理成知识卡片分发给队员查看,让队员提前了解所要宣讲的内容。队长徐帆是此次活动主要宣讲人,其他队员负责辅助队长为其他游客进行宣讲和宣讲现场的录制和拍照。本次宣讲活动涵盖的景点有“子孙洞”、“伏羲的耳朵”、“柏抱檀”等等,宣讲对象也涵盖了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多个群体。“子孙窑”是伏羲殿的东北角的墙面上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孔洞,据说此洞由于墙面被人长期触摸形成的孔洞,洞口表面呈现亮黑色。传说摸了“子孙洞”可以给人带来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祝福,来参观的游客路过此地都会来摸一摸,以求恋爱和谐,婚姻美满,儿孙满堂。认真听完队长徐帆讲解的奶奶们纷纷去摸了“子孙洞”,摸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后代能够多子多福的心愿,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希望自己可以像传说那样得到儿孙满堂的祝福。“伏羲的耳朵”是伏羲陵前一棵古老的柏树树干上的一个酷似耳朵形状的凸起,所以被人们称为“伏羲的耳朵”,传说人们把自己的秘密和愿望对着这个耳朵说出来,人祖伏羲可以听见我们的愿望,并为说出愿望的人们实现愿望。这个景点的宣讲对象是一对从河北衡水远道而来的父子,队长徐帆亲和生动地为他们讲解“伏羲的耳朵”所包涵的寓意,他们认真驻足聆听并思考很久,为这一奇观叹为观止,小朋友也走到“伏羲的耳朵”旁去和人祖伏羲述说自己的心声,希望人祖伏羲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柏抱檀”是一棵极具神秘色彩的檀树,相传它是在毛泽东主席去世的那一年由一只鸟衔来一颗种子落在柏树上开始生根发芽,树干由柏树包裹生长,就像柏树将檀树环抱一样,形成了树中树这一奇观,而且檀树的生长方向一直朝着湖南的方向。队长为一位青年讲解这一奇观,青年为其独特的生长十分惊奇,并感叹此地的奇妙。正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祝愿我党同此棵“柏抱檀”一样扎根群众、永葆青春、意志坚强、枝繁叶茂、向阳而生。


|
|